
最近总有兄弟问,说港股科技是不是到底了,你看那个恒生科技指数,乌泱泱跌了这么久,感觉再跌就对不起观众了,是不是可以进去捞一把了。每次听到这种问题,我都有一种哭笑不得的感觉,就像看到一个饿极了的人,对着一盘看上去很丰盛的“预制菜”大餐垂涎欲滴,却没想过这盘菜的食材来源、保质期和真实的热量。
我们很多人,尤其是没那么多时间研究个股的兄弟,特别喜欢指数基金,觉得省心。买一个指数,就等于一键打包了一堆“最靓的仔”,分散了风险,拥抱了趋势,多美。恒生科技指数,听这名字,多拉风,“恒生”代表了香港这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权威认证,“科技”则代表了人类的未来和梦想。组合起来,简直就是“未来的硬通货”,闭着眼睛买就行了。但现实,往往比剧本要骨感得多。本质上,买这种高度集中的行业指数,尤其是在一个地缘政治的火药桶上,跟你以为的“分散投资”没有半毛钱关系,它更像是一种“打包豪赌”。
我们先来做个思想实验,祛魅一下。你买的恒生科技指数,号称有30个成分股,听起来挺分散的。但你仔细一看权重,前十大公司,什么阿里、腾讯、美团、网易、京东,加起来能占到指数的百分之七十。这是什么概念?这就好比你点了一个“海陆空至尊披萨”,号称里面有火腿、牛肉、鸡肉、凤梨、青椒、洋葱、深海鳕鱼,结果服务员端上来,你发现70%的面积,都被一块巨大的午餐肉给占满了。你吃的不是什么“海陆空”,你吃的就是午餐肉。所谓的“分散”,在巨大的权重集中面前,就是一个笑话。你以为你买的是一个篮子,其实你买的就是那几个巨头,顺便搭了几个无足轻重的小配菜。
这就是第一个“草台班子”时刻:我们用“买指数”这种看似专业的行为,来掩盖我们“只想无脑跟风”的懒惰。我们安慰自己说,这是在做资产配置,但实际上,我们的身家性命,就压在了那几家公司的K线上。这种投资方式,最大的优点不是省心,而是给了我们一个“甩锅”的完美理由。涨了,是我眼光好,选对了赛道;跌了,都怪那几个巨头不争气,指数不行,不是我的错。你看,人性就是这么会自我安慰。
然而,这还只是第一层。更深的一层,也是更要命的一层,是这些公司到底是什么?我们习惯性地把它们叫做“科技公司”,因为它们做APP,搞云计算,玩人工智能。但如果我们把视角拉到地缘政治的宏大叙事里,你会发现,这个标签早就过时了。
历史总在押韵地犯傻。几百年前,世界上最牛的公司是什么?英国东印度公司、荷兰东印度公司。它们是“贸易公司”吗?表面上是。它们卖茶叶、卖香料、卖瓷器。但本质上呢?它们是国家意志的延伸,是殖民扩张的急先锋,拥有自己的军队、港口,甚至可以发行货币,对他国宣战。你买它们的股票,你以为是在投资全球贸易,实际上你是在赌大英帝国和荷兰的海上霸权能不能持续。公司的财报好不好看,跟它这一年抢了多少殖民地、打赢了多少场海战,关系更大。
现在我们再回来看恒生科技指数里的那些巨头们。你以为你买的是它们的广告收入、游戏流水和电商GMV吗?错了。在今天这个“逆全球化”和“大国博弈”的时代背景下,这些公司早就不再是纯粹的商业体了。它们是什么?它们是数据、是算法、是舆论场、是支付渠道、是国民信息的集合体,它们是新时代的“东印度公司”。它们的命运,早已不完全掌握在自己的创始人或者CEO手里,而是被深度绑定在了地缘政治的战车上。
所以,我们必须进行第二次祛魅。投资恒生科技,你不是在做行业分析,你是在做地缘政治的风险预测。你研究腾讯的下一个爆款游戏什么时候出,其实意义不大。美国商务部的一纸禁令,或者国内监管的一份文件,对它股价的影响,可能比十个爆款游戏加起来还大。你分析阿里的云计算市场份额,头头是道,结果别人一限制高端芯片的出口,你所有的模型都得推倒重来。这就像什么?你在一艘巨轮的甲板上,精心调整一个花盆的角度,想让它能晒到最好的阳光,却没注意到,这艘船正朝着冰山全速前进。你的努力,在更大的系统性风险面前,显得既可悲又可笑。
这就是我要抛出的那个“冷知识炸弹”:这些所谓的互联网巨头,早已不是单纯的商业体,它们更像是一种“数字主权”的代理人。它们掌握的数据,比一些小国家的战略储备还重要。所以,你买的不是股票,是主权的“衍生品”,而且还是个高杠杆、无涨跌停板的品种。你以为你在抄底,实际上你是在用你的血汗钱,为两个巨人掰手腕的牌桌下注。你赌的不是这家公司能不能多赚点钱,你赌的是这张牌桌会不会被掀翻。
所以你看,事情的本质就清晰了。当一个普通投资者,兴冲冲地打开软件,准备“抄底恒生科技”的时候,他脑子里想的可能是“跌了这么多了,该反弹了吧”,是“低估值”,是“技术性买入点”。但他没有意识到,他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,实际上是把自己扔进了一个由大国意志、科技战争、金融脱钩和历史周期共同构成的巨大漩涡里。他以为自己是在水池里捞鱼,其实是在太平洋里冲浪,而且脚下踩的还不是冲浪板,可能就是块泡沫塑料。
我们股民,总有一种天真的幻想,觉得能通过研究各种指标和图表,找到市场的圣杯。但现实是,我们大部分时候,都只是历史洪流里被裹挟的尘埃。你觉得你是在做价值投资,但可能只是恰好赶上了一波放水的红利;你觉得你是在技术投机,但可能只是不小心踩中了地缘政治的雷。我们总想扮演上帝,去预测未来,但最终的结局,往往是扮演了那个给上帝贡献香火钱的信徒。
说到底,我们这些天天盯着K线,研究财报,分析宏观的人,在地缘政治这头巨兽的咆哮面前,跟一群席地而坐、讨论明天天气会不会影响收成的农民,本质上区别不大。
我们坚持新闻真实性、客观性,同时倡导正向价值观。如有内容调整需求,请提供依据以便妥善处理。
a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