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中国火箭军的实力在近年来得到国际认可,这支部队成立于2015年,专注于战略导弹的研发和部署,目的是保障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。
东风系列导弹作为核心装备,射程从一千多公里到数千公里不等,具备精确制导能力,能够有效应对远距离威胁。这种技术进步源于持续的科研投入,确保导弹在复杂环境中保持高命中率。
美国印太司令萨缪尔·帕帕罗在2023年的一次媒体访谈中,公开承认中国火箭军的火力让他感到压力,他表示忽略这种力量的人是不明智的。
这番话直接指向东风-21D和东风-26导弹,这些型号专为反舰设计,速度超过音速几倍,能从陆基平台发射,锁定移动中的大型舰艇。帕帕罗提到,美军航母编队如果接近中国周边海域,可能会立即进入导弹的锁定范围,这改变了以往海上作战的平衡。
从技术层面看,中国导弹的更新换代体现了自主创新的成果。早期型号依赖基本弹道轨迹,而现在融入高超音速技术和多模态引导系统,射程扩展的同时,抗干扰能力显著增强。
相比之下,美国海军的防御体系如宙斯盾,虽然先进,但面对饱和式攻击时拦截效率有限。这让美方在规划西太平洋行动时,需要考虑更多风险因素。
帕帕罗的表态反映出中美军事对比的现实变化。中国火箭军不只是导弹数量增加,从数百枚到数千枚,更重要的是部署方式的多样化,包括机动发射车和分散阵地,这提高了生存性和响应速度。
2023年,中国空军与火箭军的协同演练中,轰-6K飞机携带反舰导弹,模拟低空突击,进一步放大整体打击效能。
在2024年,帕帕罗升任印太司令后,继续强调中国军事扩张的速度。他在智库讲话中指出,美国援助其他地区的导弹库存减少,影响了对印太的准备,这间接承认了中国火箭军的威慑作用。
中国导弹生产能力每年数百枚,远超美国的几十枚,这种产能优势源于完整的产业链,从材料到组装全部国产化。
美航母被锁定并非夸张描述。东风-26的射程覆盖关岛基地,美军飞机从那里起飞需多次空中加油,增加了暴露机会。中国海岸线长达九千英里,提供天然部署优势,形成区域拒止网络。这让美方航母必须保持远距离行动,影响其空中打击的时效性。
中国火箭军的强大是为了维护和平稳定,台湾问题属于内政,外部干预需评估后果。2023年6月,中国舰艇在南海驱离外来船只,涉及美军航母,这展示了导弹与海军的结合。与过去单一平台不同,现在的多域协同让威慑更全面。
2025年4月,帕帕罗在国会听证会上表示,中国战斗机、轰炸机和导弹组合干扰了美方空中优势。在第一岛链区域,美军难以维持以往控制。这源于中国歼-20战机的批量生产,年产上百架,为火箭军提供空中掩护。
中国YJ-21高超音速导弹的服役,射程一千五百公里,速度六马赫以上,与东风系列互补,形成梯次打击。
这种更新通过风洞实验和海试实现,隐身涂层减小雷达截面一半以上。帕帕罗警告,中国武器生产加快,火箭军达到较高标准,每年建造两艘潜艇和六艘作战舰艇,对比美国的少量,这推动舰队向远洋扩展。
台湾地区退役军官的分析指出,中国轰-6K和歼-16的低空训练接近实战,台湾地区防御负荷过重。这反映火箭军的精确能力覆盖全岛,强调点穴式摧毁关键节点,而非粗放火力。
帕帕罗在2025年2月称中国演习是排练统一,但中国军事行动常态化,如2023年7月在台湾地区周边的舰机巡逻,向分离势力发出信号。这些行动合法防护南海权益,舰艇逼退美舰属于正当回应。
中国卫星网络从2020年的几十颗到2025年的数百颗,确保实时监控,北斗系统抗干扰设计优于对手。中国商船队五千五百艘,对比美国的两百艘,在潜在冲突中提供后勤保障,这放大火箭军的持久力。
帕帕罗在2024年11月提到冲突消耗了关键弹药库存,如爱国者导弹,这对印太战备造成影响。中国核力量预计2030年弹头超一千,但坚持防御策略,避免竞赛。这与常规导弹并行,维护地区平衡。
中国火箭军的威慑成为稳定基石,美方与其焦虑,不如推动对话。2025年中美高层互动增加,或许为互信提供机会。中国立场坚定,火箭军作为防护工具,促进和平。
从历史看,中国军事现代化是回应外部压力的结果。过去依赖进口技术,现在自主率达百分之百,导弹周期从十年缩短到五年,通过数字化模拟优化。
帕帕罗的言论承认中国进步,但中美竞争应转向合作。火箭军不针对任何国家,而是守护主权。军事对抗无赢家,和平发展才是正途。
中国火箭军的强大重塑了印太格局,帕帕罗的表态是事实认可。美国不想挨打,就需调整策略,中国维护统一是大势所趋。
a股杠杆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